广东PCT国际专利申请居首
全球首款消费级可折叠柔性屏手机柔派亮相CES2019。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阮元元通讯员马芳
广汽研究院的无人驾驶车辆。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黎旭阳摄
南方电网的特高压试验基地
库卡机器人
统筹:童丹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童丹、徐静、温超荣、邓潇丽(署名除外)
CES2019正在美国如火如荼地进行,广东企业柔宇科技展示了全球首款消费级可折叠柔性屏手机FlexPai柔派。
1月1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京举办2019年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3位的国内(不含港澳台)企业依次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PCT国际专利申请前3位依次为:广东(2.53万件)、北京(0.65万件)、江苏(0.55万件)
这些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内企业创新的脚步没有放缓,而是在大踏步向前走。
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智库)日前联合科睿唯安共同发布“广东创新百强榜(2018)”,在发明总量方面,广州、深圳、佛山的入围企业(机构)总发明量位列前三名。
区域分析:
广州深圳是关键支撑
“广东创新TOP100(2018)榜”上榜企业所在地区涉及广东省内10个地级以上市,其中广州、深圳两地上榜机构数量占总数的62%,呈现广州、深圳在广东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关键性支撑作用。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江门、惠州、汕尾、梅州等城市也分别有不同数量的机构上榜。进入本次榜单的企业97%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集聚效益明显。
按入围企业所属城市分析,各城市在发明总量、专利授权率、全球化、影响力和成长性等指标上的表现各有不同。在发明总量方面,广州、深圳、佛山的入围企业(机构)总发明量位列前三甲。专利授权率指标,本次榜单入围企业总平均专利授权率为25.43%。城市入围企业平均专利授权率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广州(29.97%)、深圳(29.51%)、珠海(25.86%)。
专利授权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专利申请的质量,广州、深圳的入围企业平均专利授权率在10座城市中领先,且在榜单收录专利授权率前10的企业中均为深圳或广州的企业(机构),反映深圳、广州两地企业(机构)的创新水平在广东省处于领先地位。
在全球化指标的表现上,深圳的华为、中兴两家企业四方专利数合计超过4000件,反映出华为、中兴在创新能力、业务范围以及专利权的国际保护方面的先进性。深圳入围企业(机构)平均四方专利数接近118件,表现突出。
行业分析:电气信息类创新国际认可高
1.行业发明总量占比:“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比近五成
专利是创新的关键衡量因素,发明总量则直接体现了一个企业的创新能力。对本次上榜企业按行业进行发明总量划分后分析发现,制造业表现突出,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与“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在2018广东创新百强发明总量行业占比中,分别为49.44%、28.2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发明总量占比排在第三位,为6.01%。
2.行业专利授权率:上榜企业平均专利授权率为25.41%
不同行业的创新质量可用行业专利授权率来衡量,结合行业发明总量占比,可对行业的创新数量及质量有较为客观的认识。分析发现,榜单内企业平均专利授权率为25.41%。行业平均专利授权率位于前列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以及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等行业发明总量不高,但平均专利授权率高,显示专利质量较优。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涉及互联网的行业在创新数量与质量上综合表现优异。
3.行业全球化:电气信息类企业的科技创新受国际认可程度较高
在全球化这一指标上排名前20的机构四方专利数占本次榜单入围企业总四方专利数的98.65%。其中有9家企业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家属于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从全球化指标前50的机构行业分布总体上分析,广东电气信息类企业的科技创新受国际认可程度较高。
4.行业专利影响力:上榜企业近5年发明平均引用率为1.11
一件专利发明的影响力可通过后续其他机构在专利申请过程中对该发明的引用情况来考量。对榜单内19个行业大类的平均同族施引计数进行分析得出,2018广东创新百强企业近5年的发明平均引用率为1.11。在入榜企业数量排名前10的行业中,通用设备制造业的发明平均引用率为1.47,位居第一。紧随其后的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为1.21和1.19。
5.行业成长性:排名前20的机构中有12家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综合企业营业收入及发明总量增长情况的成长性指标,在这一指标排名前20的机构中有12家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以及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各有2家。
企业案例:
广汽集团:L3级自动驾驶汽车明年量产
广汽联合腾讯公司、伟世通公司,将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技术以及先进智能网联座椅。为占领智能网联汽车制高点,广汽集团积极推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致力于打造具有行业领先竞争力的产品,为用户创造移动生活价值。在车联网方面,广汽研究院着力构建基于用户在车内体验平台的智能小生态,以及基于商业模式创新平台的智能网联汽车大生态,并打造数字座舱、TSP运营、广汽云、车生活及数据运用五大核心平台。美国当地时间1月8日,广汽研究院联合腾讯公司、伟世通公司,在拉斯维加斯CES2019正式启动联合战略合作,伟世通与腾讯将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技术以及汽车的先进智能网联座舱解决方案,率先搭载于广汽研究院的研发成果上。
2018年4月,广汽集团获得重庆市首批自动驾驶测试车辆牌照。2020年,广汽自主研发的L3级自动驾驶汽车将量产,完全自动驾驶预计在2025年之后实现。
“智慧工厂”概念开启了广汽集团生产领域的智能化构造改革,能在减少车间占地面积、投资、人员投入及节约成本的同时,实现产品品质大幅提升,有效增加产能。记者了解到,通过打造“智慧工厂”,广汽集团精简一线人员1864人,在不需要增加人员的情况下新增一条20万产能生产线。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广汽集团布局建设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2017年4月27日,广汽集团动工建设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产业园占地7500亩,计划投入450亿元,围绕“智能制造+创新研发+生态小镇”三大领域,重点布局汽车制造、汽车研发、汽车金融、汽车文化、汽车旅游、汽车商贸等六大业态,将与已建成的广汽番禺化龙基地形成国内超大型综合汽车生产基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汽车硅谷”。
“在未来将紧握大湾区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继续坚持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不断提升产品品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内汽车制造业的优秀企业,谈及未来的发展思路,广汽集团在接受广州日报新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加快推进移动出行项目实施,建立新能源网约车平台,以广州及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为切入口,不断探索和优化模式,逐步辐射全国,抢占移动出行市场,以实现集团从传统的汽车制造往移动出行服务提供商的转型。
美的集团:迈向“人机新世代”
在传统印象中,美的是一家家电制造企业,而现在“机器人和工业自动化”成了美的新的拓展领域,而“科技集团”则成了其新的自我定位。
据了解,目前美的在全球9个国家布局了20个研发中心,研发工程师已经超过1万人,2018年在研发上的投入已达到15亿美元。此外,美的还与清华、中科院、麻省理工等国内外顶级科研机构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建立联合实验室开展深度技术合作,打造全球创新生态系统。
2017年,美的提出“双智战略”(智慧家居+智能制造),宣布将全面打通包括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物流、工业服务等全产业链,整合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向B端(Business)输出。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美的此前已完成对德国机器人公司库卡的收购并且和以色列高科技企业高创达成战略合作交易。据了解,库卡公司将布局机器人本体生产、工业自动化方案、系统集成以及智能物流等领域;高创公司则会充实运动控制、伺服电机等专业领域上的技术储备和产品储备。
在持续向科研领域进行发力后,美的的科技创新成果在近年来相继落地。2018年3月,为了升级和延伸“双智战略”,美的提出了全新的“人机新世代”发展战略。据悉,提出这一战略标志着美的凭借科技驱动将转型进一步往纵深推进,以机器人、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开启人机交互的时代。在此背景下,美的工业互联网平台M.IoT应运而生,这是国内首家自主兼备“制造业知识、软件、硬件”三位一体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被工信部选为2018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
M.IoT这一工业互联网平台具体有什么作用呢?以一个注塑车间为例,应用上M.IoT的注塑车间,可以通过“计划采购一体化”等精益管理,减少八成的原材料库存;智能装备提升生产整体效率17%;优化对设备的智能预测与维护后,故障响应时间缩减80%,故障率减少36%,停机时间缩短超过一半,品质也有效提升……据美的集团副总裁、CIO兼IT总监张小懿介绍,目前这一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在微波炉的磁控管工厂,以及家用空调南沙工厂深入试点。日后,这一平台将有望为众多传统制造企业的升级转型提供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以自身多年来在传统家电制造领域的经验为基础,通过拓展和整合一系列的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相关产业,以科技为驱动的美的集团为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传统制造业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转型发展路向。
南方电网:年科研资金超20亿
能源是当今时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电能则是其中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上至高新科技企业生产,下至每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电能都发挥着重要功能。而正是随着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社会用电量的需求正不可避免地迅速攀升,尤其是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供电的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备受重视,作为电力行业首屈一指的企业,中国南方电网选择运用多层次的理念和方式实现技术创新,充分创造社会效益。
“我们的科技研发主要分三个层次,一是类似超导这种前沿性、前瞻性的研究,以及国家的科研任务;二是围绕为社会提供稳定可靠电力供应,解决当前的现实问题,创造社会效益;三是面向全社会的综合能源服务,例如电动汽车大规模充电、分布式供能等可以直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产生可输出的技术成果的研究。”南方电网科技部项目与专利处处长杨奕接受采访时说,目前该公司每年投入的科技研发资金超过20亿元,其中在第二个层次投入的资金占比最大。
西电东送是为东部沿海地区供电的国家战略工程,据悉,截至去年年底,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最高用电负荷达到9000万千瓦,广州市占了其中的1900万千瓦,而西电东送工程最高则可以提供5000万千瓦,超过整个大湾区用电需求的一半。为了应对日益提高的用电需求,南方电网在分层理念下收获的科技研发成果也逐渐转化、结合,落地投入生产。
去年12月11日,由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建设和管理的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直流示范工程全面开工建设,该项目是世界首个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工程。据杨奕介绍,该工程实现了多项重大技术突破:一是实现了控制一点对多点同时进行特高压输电;二是使用了柔性直流输电技术,该技术拥有输电灵活性强的特点。这两项技术结合起来,就好比在建造一辆超大型货车的同时,让货车拥有高灵活性和操控性的特点,使得笨重的货车也能轻松“绕S桩”躲避障碍,实现了大容量、长距离的多端电能灵活输送。该项目预计在2021年全面建成,送电规模可达800万千瓦,将有效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
- 上一篇:广东省社保缴费基数
- 下一篇:知识产权融资深调研广东已形成5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